本网讯 近日,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学院联合了发布了《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这份报告对2019年上海举办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影响力进行了科学、专业的全面系统评估,并在体育赛事影响力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新的“上海标准”。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自2005年创办了国内唯一一个“体育赛事运作”硕士点,2007年“体育赛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长期坚持把“体育赛事研究”作为主攻研究方向,并以上海体育学院为支撑,依托体育产业学科优势,借助“双一流”、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等专业平台,密切校内外联系,整合政府、社会、企业间资源,重点打造以赛事评估、赛事管理、赛事咨询、赛事调查、赛事博彩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赛事+”产业融合新模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也形成了一批拥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团队,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体育赛事的需求论证、投资决策、服务运营、项目评估及专业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的理论指导与服务。
在体育赛事评估方面,经管学院经过近20年的积累,围绕体育赛事事前、事中、事后评估,以及赛事经济、社会效益评估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承担体育赛事评估领域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SSCI、CSSCI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2011年黄海燕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体育赛事综合影响事前评估研究》还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这也是迄今为止上海体育学院唯一的一篇。

在体育赛事服务方面,经管学院刘清早教授作为我国知名体育赛事运作专家,一直服务于全国各类综合性运动会:世界军人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全国青年运动会等。刘清早教授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主动将赛事实践经验进行成果转化,在人民体育出版社连续出版并公开发行了《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实务》、《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手册》等“体育赛事”类8部专著,开创了体育赛事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先河。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经管学院成功研发了体育赛事投入产出模型、体育赛事舆情监测、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等系统软件,建立了体育赛事专业数据库,并在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了多家赛事评估咨询的学生创业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海南、湖南等全国范围的各类体育赛事。经过多年积累,上海体院赛事评估团队已经对全国500余场赛事进行了评估,大量评估实践经验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评估数据进一步促进了赛事评估理论和模型的迭代升级,这也进一步深化了体育赛事评估的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产教融合”和“产学研一体化”。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经管学院自招收“体育赛事运作”专业研究生至今,已为全国各个省市体育局、企事业单位源源不断输送了许多高层次专业人才。学院还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途径,早期成立以“体育赛事”为主线的清晨社团,2014年成立集“实践、科研、服务”为一体的青于蓝体育服务中心,实现经管学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经管学院还与久事体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国内领先的体育“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同时聘请久事体育负责人为研究生校外导师,共同探索体育赛事专业人才的内涵式发展。

目前,上海正在全力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是其中的关键部分。《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既是对过去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的回顾,更是对上海举办体育赛事、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未来展望。经济管理学院在原有“体育赛事+”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将继续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和科研深度融合的体育赛事技术创新体系,为政府和社会提供赛事咨询服务,以建设体育赛事思想库、信息库、人才库为目标,把“体育赛事+”作为经管学院未来人才培养的重点,为全国乃至国际体育赛事的科学化、市场化贡献专业力量,彰显责任担当。
[撰稿/张扬、李澹 图片/来自网络]
[供稿/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