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5月23日下午,应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以下简称“乒博馆”)邀请,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张建平在乒博馆三楼第二会议室举行了题为“钩沉钓隐——解读乒博馆展品背后的故事”的讲座。


张建平教授“通过文物来看历史”,带我们穿越时空,见证了百年乒乓运动的发展历程。张教授在讲述乒乓历史时,分别站在了世界和中国两个角度进行描述。从世界范围来说,乒乓运动起源于英国,是由室外网球转变而来,后成为人们室内的一种沙龙游戏,并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地。在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成立后,乒乓运动开始成为一项重要的竞技体育,并于1988年正式成为奥运会运动项目之一。
站在中国的角度上来说,张教授从一张印有中国士绅的明信片入手,介绍中国的乒乓运动最早是从天津租界传出,由租界中的外国人“开打”。到了上世纪早期,上海著名体育人俞斌祺组织上海乒乓联合会并发起召集中英美日代表审订乒乓规则。建国后,在中南海的关心下,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的乒乓冠军,如容国团、庄则栋、林慧卿、郑敏之等等,更是出现了“中美乒乓外交”的政治奇迹。
在整个讲授过程中,张教授以图片的形式一一举例,直观又生动地为大家展示了乒乓运动百年来国内外各时期的不同方面和不同风貌,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诙谐幽默的语言给听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撰稿/周海宁 摄影/贾靖]
[报送单位/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