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赴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交流学习

日期:2016-12-27浏览:

本网讯 12月16日,上海体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共同举办《我院公开课》第五讲,杨浦区中学体育中心组成员与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30余位教师,共同参与公开课的观摩和研讨。此次活动是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着力搭建与中小学体育有效衔接的专业平台,旨在为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提供交流途径。

辽阳中学宋俊老师与宋老师负责的九年级学生,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师生带来《支撑跳跃》这节课。《支撑跳跃》属于九年级基本内容Ⅰ的教材,也是体育中考第三类项目中的选项之一,是初中体育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等部分组成,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柔韧、灵敏、速度等体能;同时因其腾空性和障碍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果敢、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小组协作、互帮互评等教学开展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休艺学院韩耀刚老师与民间体育专项班的10位同学也带来了特色课《花样跳绳》,课程围绕“如何提高跳绳的移动能力”这一训练主题,将教学内容分为行进间跳绳基本训练、速度练习(节拍器)、集体绳操练习(跟手势移动)、跳神的移动技术训练这四个模块,重难点聚焦于双摇花样移动技术训练和多方向移动综合移动训练。

公开课展示结束之后,参与教师和学生共聚一堂,交流探讨公开课课程的设计,并从课程设计中,引申出“高校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这一讨论主题。

参会的杨浦区中学体育中心组的各位老师作为经验丰富的中小学一线教师,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体育院校如何培养未来的体育教师”等话题各抒己见。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朱毅老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简单介绍。他认为,目前上海地区的体育教学,呈现“高中专项化、中学多样化、小学兴趣化”这一趋势,中小学体育师资缺口非常大,而新进教师在教学方面,教学能力不足。而作为上海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要输出地,上海体育学院应更加重视未来的体育教师的培养。

辽阳中学宋俊老师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有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的素养,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教学能力,又要有为人师表的价值观,才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休艺学院韩耀刚老师也分享了他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要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同时通过参加各种比赛,锻炼学生,让学生快速成长;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借助较新的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教学能力。

东辽阳中学的夏旭禧老师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组织、示范、讲解等基本教学能力,也要能写好教案,练好口令、队列队形等基本功;其次,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可采用多样化、专项化的创新教学方法,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需求。

黄兴学校的刘斌老师认为高校和中小学体育教学差异很大,未来的体育教师,从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到即将面对的教育,这一转变很困难。高校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灵活教学的能力,可以通过实习等方式锻炼学生这方面能力。

上理工附属中学杜海文老师认为,中小学学生基本运动能力非常薄弱,而且根据课程考核要求,体育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这与高校的教学有很大差异。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基础和身体素质差异,还是聚焦在通过基础动作练习,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中国乒乓球学院的黄文文老师认为,一位优秀的老师会培养很多优秀的学生,从而影响更多的人,这是一般的科研成果不能比的。高校教师应多转变态度,重视教学,同时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让教学更加新颖、便利。

探讨交流之后,朱毅老师将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有的能力,总结为即是胜任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并从以下三方面对未来体育教师培养提出中肯的建议:在知识方面,体育教师应具有体育运动技能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概括就是“如何教学的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CK),高校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教学理论知识的传递与迁移;其次在专业技能方面,未来的体育教师要加强技能水平锻炼,尤其要规范基本动作;在态度方面,高校应为未来的体育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师职业氛围,培养他们正确的教学观和价值观。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教研体系肩负着促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职责,在探索研究高效能教学模式和教学指导等方面一直都起到重要作用。作为活动的主办方,我院教发中心的工作之一,即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活动,提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增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体育教育教学综合实力。

最后,郭玉成教授代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同时也表示,希望能够与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继续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学术活动,交流、分享教发中心和中小学教研体系在教学与教学学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经验,共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师资需求的对接。

[作者 摄影/陆丹]

[报送单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