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15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体育教育训练学院1111报告厅举办“绿瓦教学讲堂”第一期,中心特邀教育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教授作题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与上海群众体育工作》专题报告,活动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郭玉成教授主持,50余名中青年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赵光圣教授的报告紧紧围绕“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结合上海群众体育工作实际情况展开,深入浅出地作了四方面内容讲述:
一、关于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首先赵光圣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我国全民健身工作的发展历程。199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体系的奋斗目标。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200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2009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保障我国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同时规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201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明确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明确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二、关于“十三五”国家群众体育工作。赵光圣教授为大家展示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目标和任务。总目标:全民健身到2020年,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稳步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我院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6500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全民健身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主要任务:
1.大力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3.着力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自生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民间组织转变,推动其向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4.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5.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动共进的发展格局。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6.拓展全民健身国际交往,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依托有影响力的国内、国际交流组织和平台,搭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国际间互动交流。
7.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青少年、老年、职工、妇女、幼儿体育,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
三、关于上海群众体育工作基本现状。赵光圣教授着重讲了上海群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难点:1.体育场地设施供需矛盾相对突出;2.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3.市民的健身专项化水平和科学健身素养不高;4.全民健身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亟需加强。
四、关于“十三五”上海群众体育工作。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上海全民健身工作将发布并实施《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2016—2020)》。赵光圣教授描述了十三五”上海群众体育工作蓝图:“一三五”工作架构。即一个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的总目标,力争到2020年,体育健身人口持续增加,科学健身素养不断提升,健身消费支出明显提高,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善,体育品牌活动彰显特色,体育社团活力显著增强,构建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市民体育需求相匹配的供给丰富、运行高效、保障有力、全国领先的现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三项核心任务:一是强化基层体育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现代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社区建设15分钟体育生活圈,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夯实社区体育工作基础;二是转变服务供给方式。创新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培育多元供给主体,推进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全民健身;三是促进市民经常参与。围绕青少年、在职职工、老年人“三类重点人群”,兼顾农民、军人、妇女、残疾人、来沪人员、在沪外国友人等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推动全民健身普遍深入开展。
五大重点工程:一是健身场地达标工程。围绕“到2020年,全市体育场地面积610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5平方米”的目标,推进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落实“新建居住区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规定;二是健身组织培育工程。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壮大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力量,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活力。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包括健身团队)数量达到20个;三是健身消费促进工程。提供多元化的健身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产品,培育全民健身新业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健身产业;四是健身素养提升工程。传播体育健身文化,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开展慢病运动干预,提高健身专项化水平,在全市形成体育科学健身的良好氛围;五是健身服务智慧工程。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信息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全民健身服务能级,集成和开发各类全民健身大数据,鼓励进行全民健身科技产品创新。
在讲解过程中,赵光圣教授列举了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及在上海群众体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整场报告既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又有生动翔实的工作实例,听来颇为精彩,赵教授轻松诙谐的讲授风格,也让现场时不时的传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从报告结束的后的调研反馈显示,大部分教师表示了解政府在全民健身战略中的想法、做法以及需要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理论研究、数据支持的领域。
“绿瓦教学讲堂”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着力打造的品牌教学报告,旨在以“绿瓦”、“我院”为品牌标识,以提高我院教师教学水平和内涵建设水平为目标,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教师教学发展和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我院教学”“绿瓦教学”品牌辐射全国搭建开放性、特色型体育教育高地。
[作者 摄影/肖锋]
[报送单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