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经管学院党总支以服务回应学生综合职业发展需求
“体育经济管理类人才的核心专业技能是什么?”,“体育产业热潮中体育人才储备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我应该选择的行业、职业是什么?”,“为了未来更好的职业发展,我该如何度过大学四年?”……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上述困惑,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服务理念,立足由经管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为主创人员的上海市教委首批生涯工作室——“授渔”职业生涯发展工作室,找准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服务定位。
整合资源 为学生提供立体的生涯发展教育平台
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将服务功能聚焦于学生成长、成才,依托上海体育学院国家大学体育科技园、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上海体育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等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立体的实务培训平台。同时,整合学校实习基地资源,与实习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共建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帮助大学生获得必要的职业技能,并积累工作经验。经过一年的创建,聘请了10余名创业管理、职业咨询、体育管理实务等方面的校外职业导师,为学生提供生涯发展教育。
理顺机制 搭建学生、学校、社会三方联动职业发展教育平台
“提升职业生涯服务水平,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活力所在”,这是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开展服务工作形成的共识。党总支坚持每月举办一期“经 精讲坛”,邀请优秀校友返校与在校学生就职业选择、职场经历、体育行业现状等开展互动、交流。策划系列体育行业企业参访活动,自创建以来,带领学生参观了巅峰减重、上海源深体育中心,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大型体育企业、事业单位。针对体育经济管理类人才专业特点及行业流向,组织多次专场实习、就业招聘会。依托专业性社团、品牌赛事等载体,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从校内专业知识学习、校外实践应用到职业过渡引导的过程。
探索线上、线下结合 创新开发“授渔”职业拓展训练营
各学生党支部在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授渔”职业拓展训练营这一服务载体。线上推出“授渔工作室”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线下训练营课程内容把实践拓展与运动项目相结合,通过沟通训练、责任训练、执行训练、时间管理训练等,提升学生对于职场基本素质的感悟及体会,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发展能力。
立足理论研究的视角 科学指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围绕全国同类院校体育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完成《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就业质量白皮书》。《体育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研究》获得2014年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求职实务》获得上海体育学院教材建设专项经费资助。
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大大提升服务成效初步显现
1、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稳步上升。据学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白皮书显示,经济管理学院2014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比2013届毕业生同期上升5%,专业对口率、学生就业满意度等就业质量指标也稳步提升。
2、学校职业发展教育获学生肯定。据学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显示,经济管理学院2014届毕业生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整体评价较高,对职业发展教育总体上是认可的。其中,对职业发展教育总体评价满意及较满意的占被调研人数的82.3%。
3、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获学校、单位及社会多方肯定。据交大咨讯统计显示,体育经济管理类人才毕业平均月薪居学校各专业之首。在全国及省市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学生团队屡获佳绩。在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及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经济管理学院多个项目获奖。
下一步,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将积极思考长效化工作机制,持续探索机制、路径创新,不断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水平。通过评估创建效果,不断完善及调整各项服务工作举措,从而保障党支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实效。
[撰稿/熊静 摄影/武剑、周捷文]
[报送单位/组织部、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
[责任编辑/董杨华]